瑞金有夜校,瑞金的学校
张秋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张秋人(1898~1928年)
张秋人,原名友表,又名慕翰,浙江诸暨人。民国12年(1923年),从湖南回到上海,任上海大学教授,兼授上大附中英语课。张与邓中夏、邵力子等创办平民夜校,进行复兴工人运动工作、并和师生一起,开展上大浙江同乡会和非***教运动的领导工作。民国14年五卅运动期间,张以上大教授、上海 代表等身份,多次到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组织“五卅惨案国民外交后援会”等群众团体,在各种-上,揭露五卅惨案-。
你见过哪些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的人物呢?
原因是在那些人看来,***就是一个“乡巴佬”、“土包子”,既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也没有上过军校,更没有出过国门留过学。即使是懂一点马列主义,也是“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会打一点仗,也是照着《水浒》、《三国》、《孙子兵法》打的,根本就不懂现代战争。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建立了***领导的第一个工农革命武装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县***,成了第一个苏维埃中央临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出了困境,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领导人民军队推翻了***资产阶级***、建立了人民中国,领导志愿军抗击了美国、苏联及其联合国军,把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化国家,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了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蒋介石感触最深了,作为曾国藩的超级米粉,蒋介石对其偶像的看相理论可谓十分推崇,一生都在揣摩意会并精心实践,最后将曾国藩的这一套理论大规模实践于黄埔一期学员身上,但经常有看走眼的时候。
蒋介石非常注重黄埔一期的学员,正式开课后蒋介石便依据曾国藩的看相理论,蒋介石开始对每一个学员的精神仪表和形象举止进行目测,往往都是经过一次简短的谈话来便对学员的“职业生涯”进行打分。
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木讷腼腆的二十三岁的徐向前,就是被蒋介石找来谈话的学员之一,结果两人间的谈话非常枯燥乏味,有严重浙江口音的蒋介石对于这个山西口音的徐向前完全不感兴趣,寥寥数语便将其打发了,并将其打上了标签,视为没出息的一类。
所谓三十而立,蒋介石做梦也想不到一开始不被看好的学员,七年之后三十岁的徐向前便当上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这三个字也随之纳入了蒋介石的匪名单之一。这位当年不受蒋介石待见的黄埔学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战场上创下了无数***,成为了名震四方的***名将。
而蒋介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不看好的徐向前打得皮青脸肿之后,才发现徐向前如此有将帅之才,但为时已晚,这个被蒋介石视为没出息的学员成为了其一生最难对付的对手之一。
徐向前在离开黄埔后并没有回到非常重视乡土关系的阎老西那就职,而是到了冯玉祥部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职,军长是岳维峻,日后在双桥镇战斗中被徐向前活捉。徐向前在冯玉祥部呆了半年之后正式走上了革命斗争的道路,经过三年的生死游击磨炼后被派往鄂豫皖,担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红一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等职。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刚满三十的徐向前担任方面军总指挥,从此一鸣惊人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在担任红四总指挥一年多的时间里,徐向前连续打了多场战役战斗可谓锐不可当,首战黄安之战就歼敌一万五千余人,近万人被俘并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商潢一战歼灭五千余人;苏家埠一战***取的围点打援战术,竟然以两万人歼敌三万余人,俘敌无数并活捉了敌总指挥厉式鼎;黄光一战再歼敌万人并俘虏了师参谋长和旅长各一名,这一系列的战役给校长***上了一课。徐向前指挥的红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南京,逼得如鲠在喉、日夜不得安宁的蒋介石不得不御驾亲征。
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男人直到42岁都没人看好,那么这个男人的事业基本上也就到终点了。
***只是一个湖南湘潭农民的儿子,在看重家世,门第,学历的近代中国,会有人看好他才是奇怪的。
***既不是秀才,也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家里没有什么为官为商的祖上,也不算什么大人物的女婿,在一巴掌就能扇到三个京官,一蹬腿就能踹到四个富商的北京城,有谁会看得起一个满口湖南土话的北漂族?
到北京这一年,***已经24岁了,做了一个没人搭理的图书管理员。这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职员,现在一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走上社会也不一定会去做图书管理员。
北大的衮衮诸公根本没时间跟热情澎湃的***探讨哲学问题,更包括来往北大的达官贵人,只有他的恩师杨昌济先生知道他是命世之才,还把女儿杨开慧嫁给他。
面对着怀疑,嘲笑,冷眼,排挤,暗算,***带着红军一次次粉碎兵力和装备远胜红军的******派的围剿,干着全中国风险最大,随时掉脑袋的事业一步步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位置,结果又被一撸到底,这时候他已经40岁了。
40岁的男人,如果事业有成,一般都已经开着BBA,住起大平层或者小别墅,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结果***除了老婆孩子,啥也没有,期间还生了大病,去瑞金的一个寺庙里住了一段时间。
事业受挫,郁郁不得志,不生病才怪。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眼看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苏区拱手让人,***本来都不想参加长征,李德、博古也没打算带他一起长征,是周总理力劝李德、博古,又赶到***住的庙里和他彻夜长谈,总算说服了***一起出发。可以说,这也算是周总理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长征开始,红军过湘江伤亡大半,八万六千人损失五万多人,党和红军的领导人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红军要走上绝路,于是才有了遵义会议,这时***已经42岁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1290.html发布于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