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的简报,农民夜校的简报怎么写
你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流行过哪些顺口溜?
一等人,跑外交,皮鞋手表大提包。
二等人,开汽车,公活私活都干着。
三等人,伺养员,刮风下雨不用闲。
四等人,做电工,一把改(追)把分挣。
五等人,掏大粪,没人管,没人问。
六等人,去看青,悠悠荡荡地里疯。
七等人,记工员,地头转转总得闲。
……
十等人,出河工,拉小车,爬大坡,睡凉坑,住茅窝,离家远,闲话多,只是暖言无人说。
记得记得!
1:留洋楼(头)的不爱戴帽。
2:嵌金牙的爱说爱笑。
3:戴眼镜的爱看大字报。
4:戴手表的爱呼口号。
5:穿皮鞋的爱逛街道。
6:扎皮带的爱拉爱尿。:
有社员干活不小心因工负伤,就有人因他记工分待遇不变,回家休息养伤,非常羡慕:
鸡蛋打上,桂面下上。工分记上,热炕睡上。
我是过来人,七十年代特别流行的一句话“村看村户看户,人民群众看干部”从这句话看出在那个时代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非常重要,做干部很不容易,样样都要以身作则,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群众的爱戴,同时也看出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无比相信,无比依赖,把干部当成舵手,当成领航人,干部与人民群众一条心,同时从这句话着出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监督干部,干部也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不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口碑就是他们工作的重力,这是作为过来人实事求是的评价。
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
海可沽,石可烂,捍卫***思想不能变!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理论问基础是马克列宁主义。
那时候为防止当兵的、招工招生的、回城就业的变成“陈世美”的,人们便编了个顺口溜:
一年土,两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名为知识青年,其实大多数人都没读上几句书就“停课闹革命”去了,尔后就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了。这样就流传出了知青给家长写信的顺口溜:
……粮食狗(够)吃了,哥哥上吊(调)了,妹妹水利工地逝世(誓师)了,我回城的时候咽气(延期)了……
还有如反映生产队干部群众关系的顺口溜:如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干部头里走,社员跟着吼;干部拐个弯,社员喊“翻番”;干部偏个头,社员喊“加油”……
还如
区***有一口锅,一年要煮一千多。社员害怕这口锅,可又把它无奈何……
总之,那时候这类顺囗溜和这类笑话真的是太多了。这些东西反映出了当时的很多社会现象,给人不少启迪和思索!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整体文明?
我个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统筹安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在谈这个问题前,首先要交代清楚什么是城乡一体化文明,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会得出差异非常巨大的结论,在没有结合各地地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总结归纳出的标注前,不要轻易提出什么城乡一体化文明,没有地域特色的文明建设,搞一刀切的东西,无非就是城市吞没乡村文化,搞千人一面而又不伦不类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文明建设,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与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推动的,需要***的磨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3363.html发布于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