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的分成教案
古代科举制度的八股文是什么样的文章?难度有多大?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也就是指文章一共有八个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的题目一律都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从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朱熹画像)
八股文书写极难!具体表现为文章的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的观点相同,如果与有不同观点出现则无法通过考试。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要求严格对仗,因此,八股文书写起来极为困难!
明清时期考试共分为***,即府试、乡试、会试。而府试只考八股文,而乡试与会试的首场均是考八股文,未通过则失去二场、三场的机会了!因此在明清来说,写好八股文对于考生来说,极为重要!
正因为它的重要性,因此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只知如何写好八股文,应付科举,而写八股文本身就极为限制思维的开拓,因此而极大的限制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意识!
同时如果这些人通过了科举,则说明他们绝对是精研八股文之人,这样对于政治,社会实际情况都会缺乏了解。当他们走上官场之后,就会缺乏应对处置之能力,只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来进行决策事宜,长此以往,则吏治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八股文能手张居正)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其特点是格式、内容、思想锁死,只要不符合的,一律不予通过。
题目:题目取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的原文(如:《责难于君谓之恭》,语出自《孟子·娄离上》,再比如《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语出自《论语》)
格式:文章由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我们就以这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为例,范文如下: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韩菼
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承题)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起讲)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入手)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中人也。(起股)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中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后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束股)
八股文在思想上的特点即为“代圣人立言”,不能写自己的见解,而要以儒家思想来解说,而对四书的理解则不能跳出朱熹的《四书集注》划定的范围,不仅如此,写八股文还需“追模数千年以上发言人之语意”,即以古人语气说话,如果不这样写,就会被直接淘汰。这样一来,八股文所述,皆为古人之思想,古人之见解,且所述皆与时政无关,显得有些鸡肋。但是,八股文并不是一无是处,而且,八股文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并不简单。古文本就很难,还得将四书五经以及朱熹的《四书集注》熟背,否则你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更谈不上写文章了。
但是,明清时的科举对于唐朝人来说,可谓“小儿科”,唐朝科举分常科与制科,常科常设,常科又分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这使得唐朝的科举考试范围很大,就拿最重要最难的进士科来说吧,不仅要考贴经(“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就是填空题),还要考策问(即对当时国家之政治、经济、律法等提出问题并回答),写诗写赋各一篇,不仅要熟读经书,还需对时政有一定见解,更难的是诗赋,这不是只死记硬背就能写好的。所以进士科在唐朝非常难考,真可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综上所述,八股文要比唐朝进士科简单,考试范围也更小,明清之八股对于学子来说算是个好事,但是,八股文将内容、思想锁死,是不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4072.html发布于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