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夜校,
在生产队的时候,农民冬天都在干什么?
在生产队的时候,农民冬天在干什么?在昔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时候,农民一旦该种的(油菜、小麦)种了,该收的收了,包括该犁的板田(收割稻谷后的稻田称为板田)犁完了,就是集中所有劳动力,开垦荒山,改河造田,兴修水利等大型工程。
首先说说兴修水利(水库),从六十年代末期到整个七十年代,在毛主席他老人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重要指示指引下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各类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到处都是。我所知道的有县级水利工程,有公社一级的水利工程,还有大队一级的水利工程等。县一级的水利工程或者水库,就是集中全县劳动力进行修建,公社一级的水利工程或者水库就是集中全公社的劳动力进行修建,而生产大队一级的水利工程或者水库就是集中全大队的劳动力进行修建。当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下级必须在完成上级所下达的劳动力人数和出工天数或者工程量的基础上去考虑本级的水利工程修建任务和进度。那时的口号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说实话,那时候的水利工程建设,完全可以达到“水不下山”的程度,几乎是能修建的都会修建,而且全部靠人工,靠肩挑背扛。
其次说说改河造田。在七十年代,那时粮食产量底,由于粮食欠缺,绝大多数农民是吃不饱,穿不暖。虽然在我们淮河一线种植了双季稻,但依然不能从根本解决吃饭问题。改河造田就是为了扩大田地面积,能多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具体办法就是用人工的办法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将弯曲的那一部分改造成田地。那时有句口号叫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再来说说开垦荒山。开垦荒山就是把那些没有树木,只生长杂草的荒山野岭,把他开垦出来,挖成梯式的山带,然后栽树,头几年在树木没有成林以前,可以间作种植高粱、玉米、小米、芝麻等农副产品作物,用以增加粮食收成,来弥补粮食欠缺。在开垦荒山里面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修造平原,修造平原就是把那些高低不平的山地或者几块坡地给他挖平,连成一片,统一平整。我们这里最早改造的平原种植的都是玉米。
这个各有各的情况,不是千篇一律的,但绝对不像现在的农民,特别是年轻农民,有事无事农忙农闲,就要以打牌跳舞、耍手机看视频、玩抖音为重。
我地的一些生产队时,特别是我所在的生产队,当冬粮下种完后,大面积、大强度的农活基本上干完了,只需要少数人干点杂七杂八的一些活儿,一般生产队就很少派工,农民就可以选择在家或外出去做临时工。也还有时借农闲之时,进行坡改梯的改田基本建设或上山集体割柴草、分柴草的劳动。
由于我们队的地理环境处郊区,每个家庭副业搞得还算有来有路,一般农闲时很多时间就做自留地,在地里育些像茄子、海辣,西红柿等菜秧苗,待明年开春以后到乡场上去卖个好价钱;有的要在家修剪柑橘等水果树并进行施肥;有的青壮就到附近的厂矿去做临时工,如石工就开山破石条去卖,或直接参加工厂的建修劳动,抬工就上工地抬石头,老弱的男女就去厂矿做小工挑土方或去下散力当搬运如挑石子、挑沙、挑砖等等,挣回的钱与生产队八二开,一元钱交八角到生产队计工分,参加农产品分配。虽然那时挣钱不多,但管用,人们总是搞得热火朝天。
总之,虽然在冬季集体的活少,但在家庭和外出的劳动多,人们总是不干这样就要去干那样,有忙不完的活路,想清清闲闲的耍上几天还不大容易,有时往往无事找事干,除了小年以后的年关春节前后几天,厂里放***了,生产队也不派活了,家中也忙得差不多了,可以安安心心的耍春节开开心地休养几天外,平时都有忙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所说的农民勤劳,也都是形势和生活逼出来的。看看现在,只要生活有了指望,又有那个愿意去拼命地无事找事干呢?恐怕谁都想轻松愉快,谁都不愿去下苦力。看一看现在的人特别是青年群,除了不得已去外出打工挣钱外,留在家里的农民还有过去的老一代农民那样辛苦、那样勤劳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4283.html发布于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