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期劳动教育照片
你能说说生产队时的劳动情况吗?
在生产队时,作为一个社员,一年四季都在忙忙碌碌,不是干家里的活,就是生产队集体干活,如果别人在干活,你不去,那天就没有工分,总的工分就会比别人少,就影响分粮分物,更影响年终分红。由于我们生产队的队长选得好,不但抓粮食,还狠抓了副业,在七十年代,每天的劳动价值能有一块多,每月相当一个普通工人工资,耽误一天真的划不算。所以人们即使有小病,也要坚持出勤。
在干活期间,是要遵守劳动纪律的,不管是记日,还是包片,都必须是按时岀工不迟到,按时放工不早走,上下午中间各有约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抽烟的抽烟,扯柴草的抓紧时间在田边地角扯点柴草和割些猪草;给小孩喂奶的妇女就去给孩子喂奶,总之可以去处理一下私事,一当结束,就要使劲干活了,那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中途最多也只能是解个手,男人就近,女的远一些,耽误一点时间。
干活时,不少人总在图表现,显出他的劳动技术和能力,用大锄头,挑大粪桶,裁秧割谷、割麦子比谁栽得又快又直,把子挽得又大又好,挑谷子草头时选重的挑,让弱的挑轻的。有时一些女娃嘻嘻哈哈给力气大觉得挑起不过瘾的壮汉故意加码,但这些壮汉多使了力,也只不过是出出风头而已,从不因此争多的工分,基本上维持着每天男劳动力10分,女劳动力8分的这个标准,劳动力非常弱的如妇女及未成年的要相应少些不等。
有时可划片的,可以由几个人包片,但有时单干所得的工分还比记日的低,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以一般情况大家都在一起干的情况多,有说有笑既有劳动劲头,又热热闹闹,如果有过余的情况,队长就会大声干涉。
在生产队集体劳动,有说不尽心辛苦和劳累,也有说不尽的愉快和喜悦。从我所在的生产队,如果说是大家都在出工不出力,粮食不会稳产增产,上交公粮就不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人们的每年口粮就不会达到或超过三百八十斤和四百二十斤的标准,家家户户就不可能完成外销猪任务后还能杀1一2条的年猪。
直到现在我都感到不明白,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度过来的,也更不明自那时代怎么会有那么多无私奉献、舍得干、舍得吃亏的人。
注:此文只是写我曾经所在生产队的情况,也许与其说地方情况有些差异,望读者见谅。
在农村生产队是八零年前的事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下大雨,不岀工外,(栽红苕下雨必须岀工),就是过年方三天不岀工。其余时间全下地干活!没有星期天。流行许多段子,你下田我下田,大家的圈儿一样园(记工时一样),做活不要站,一站就看见。口朝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不隔天!天天做还时吃不饱穿不暖!不堪回首的岁月!穷的叮珰响!
你能说说生产队时的劳动情况吗?
亲身经历当然能说说,那是六七十年代的事 。
十几个村为一个人民公社,一个村有一个生产大队,一个大队下分几个生产小队 ,生产队都有大队长小队长,会计,记工员 。
每个人都是人民公社的社员,每天劳动,晚上都去登记工,有记工本儿 叫“社员劳动手册 “,男劳力一天十分,女劳力一天八分 ,十分为一个工,年底算账一个工0.5元钱, 就是高工资。
记工员家里的人工分儿最多 ,记工本上不写实名,写的是一号,2号,三号……。
会计掌管着经济,手里的钱最多 ,队长家里的粮食最多 ,仓库就在自己的房子里。
到上班的时候,队长一敲钟,社员马上去领活 ,去的晚了领不到活,就没有活干了 ,都是挺积极的 。
每个人一天八两粮食支标 是很正常的事 ,过新年,每人分到半斤的羊肉 ,每斤羊肉0.5元钱 ,那就是劳动一年,得到的丰盛奖励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5177.html发布于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