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养成教育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作为老师,我们合理地帮助小学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比较积极,老师在班级里还会进行适当的表扬,同学们都看得见,这样的习惯养成活动是比较有效的。
那么,老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呢?我们从国家规定的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莱进行。
1 德
良好的品德离不开德育活动的培育。元旦,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新的一年开始,我们可以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计划未来,开启美好的生活。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计划,对***进行个性化设定,并跟踪、提醒,让学生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参与家庭的规划,起到积极的作用。新年习俗的活动如剪窗花、写对联、贴春联、拜年礼仪等,让学生理解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参加默哀仪式、端午节观看龙舟大赛……通过各种节日的形式,让小学生了解中国人礼仪之邦,也是不错的选择。
2 智
在学习上,养成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发言、勤于思考等习惯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每周量化考核,评比“发言积极分子”、“书写小能手”、“优秀组员”等方式,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3 体
通过参加学校的各项运动挖掘榜样,平时的跳绳打卡、仰卧起坐打卡等活动培养运动技能,提高免疫力,强壮体魄,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4 美
学会欣赏身边的美的事物,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校里可以开展“红色经典”电影赏析、“谁是最美丽的人”评选活动、“我的爸爸妈妈”绘本阅读等活动,让孩子通过现象看本质,逐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习惯和性格多变的时期,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和性格可以终身受益,而家长码帮助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其一,尊重孩子的天性。贪玩、调皮、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不能压制,否则,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无法释会形成逆反心理和反常行为;不可放纵,否则,孩子会沿着快乐、轻松的轨道往下滑,逃避担当、责任和约束,特别是学习这种苦差使。其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性格首先得让他(她)明白什么是好的习惯和性格,作为家长在饮食起居、接人待物、学习工作等方面要明确告诉孩子怎么做,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多参与、多观察、多体验,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扫地、倒垃圾、吃饭等小事做起。其三,家校互动,正向引导。小学阶段孩子年龄还小,学习的功课也不复杂,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简单,自尊心、好胜比我们想象要强。作为家长要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对孩子任何积极向好的行为都要予以足够的肯定和支持,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对其不良行为不可简单粗暴进约指责,而要耐心予以纠正。其四,双重身份,多重角色。孩子是自已的,也是社会的,作为家长有批评、教育孩子的责任,同时又有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和社会主体的义务,在做孩子家长的同时,也要善于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平等对话,相互沟通,埋下孩子独立思考、决断的***。其五,保障基本条件和要求。孩子的成长需要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学习用品、参加公共活动、必要的旅游等,不能让过于恶劣的环境条件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或形成自卑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567.html发布于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