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问题,农民夜校问题有哪些
生产队时期,农村的“夜校”是干什么的?
生产队时期,农村的夜校是响应毛主席全民扫除文盲号召,让没有文化的农民都能有文化,识上字。让没有文化的男女青年能写会算,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五六十年代,农村文化教育落后,大部分农民子弟上不起学。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百分之八十的女孩子上不起或是家长不让上学,后来这些人就成了生产队时期的新文盲。国家对这部分人很重视,组织在校的民办教师开展扫盲工作。利用学校里的教室,召集全村的老中青没有文化的人员,晚上到学校里学习文化课。
生产队时期,我也是一名民办教师,和其他民办教师一样,肩负着全村的扫盲重任。我们白天教学,下午放学后批改作业,晚上给夜校学员上课,批改她们的作业,夜校放学后回家再准备明天的课程。每个民办教师都是肩负着双重任务,虽然是累了点,工作压力大了点,民办教师们干劲十足,对待每项工作都很认真,对夜校学员很负责。在全体民办教师和夜校学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村的夜校成绩在全管理区名列前茅。
问:生产队时期,农村的"夜校″是干什么的?
生产队时期的夜校,早期就是扫盲班,后来就是政治学习加识字班。它是利用村里一至四年级的教室,白天是小学生们上学上课学习,晚上,就是不识字的社员们去上课,教课的,就是上过学的年轻社员或记工员,我十九岁和二十岁时,就当过夜校识字班的老师。
最初的扫盲班时还没有我,听母亲说我的四婶在扫盲班里最笨,学了十几天,人家都会写了,她还都不会念,土改工作队的人说,只要你能念下来,你就能回家,她指着黑板上八个字念到,"抗美援朝保家卫我(国)″,引得一屋子的人都哄堂大笑。
到我教夜课识字班的时侯,就是一九七四年了,那时的夜校,不光教识字,还要政治学习,批林批孔批宋江,还要学小靳庄的赛诗会,那就热闹了,识字识不了多少,写字也不写,也不会批判,赛诗会全是诗人了,圆圆的月亮挂树梢,天上的星星放光毫,社员们收工吃罢了饭,溜溜哒哒奔夜校,全是顺口溜了。
喧闹到十点,回家睡觉,早晨上工,晚上,夜校又坐满了人,先是学几个字,然后又热闹起来了,赛诗会又都是顺口溜了。
我们这地方,在生产队时期,叫美女们的称号为″识字班",集中起来,有妇女队长领导,一边参加生产队里的农活,一边让有文化的人,在农闲时教识字,也叫学文化,唱唱革命歌曲,还有就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大队上集中训练,使用***去打靶练习,以及军事培训。
而年龄大了,结婚有孩子了,大队上就以每个小生产队为一组,组织妇女参加学习识字,叫″上民校",也称″扫盲班",生产队大了,就分成若干组。谁家子女少,住宅空间大些,就在谁家里上夜校。
哪时, 我家庭条件差,初中没上完,就在生产队上,因为数岁小,不能干体力活,生产队长按排我当计帐员,到晚上就教大娘、婶子、嫂嫂、姐姝们学文化,背诵课文。有时也教唱各种歌命歌曲,如: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好,还有各种电影插曲,也可以讲些传说中的神话故事。
有时高兴了,大伙了在家每个人拿点小菜类,每人拿上自家大煎饼,也搞个集中会餐。在哪时虽然大伙儿都穷,可都玩的很快乐。根夲不知忧愁为何物,并且有时大伙儿有说有唱的疯到半夜,笫二天照样乐呵呵的集体到生产队上,听从生产队长分派,按排各种农活,到晚上继续学习,大家也不用通知,到点都很准时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农村很多地方都开办过夜校。原因就是那时候农村很多人没上过学,甚至连字都不识,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村里开办夜校,由村里小学里的老师教大家识字,或学习简单的算术。记得当时有个说法叫“扫盲”,就是扫除文盲的意思。
我们村里的夜校都是在村里的小学里上的。每天晚上,学生不上晚自习,学校里教室闲着,就组织村里的人晚饭后去上课。教室里没有电灯,都是点着小煤油灯上课。
老师教大家基本的文化知识,先从认识汉字、学写汉字开始。先学农村常用词汇,比如粮食名、蔬菜名之类的,什么菠菜、韭菜、藕,黄瓜、葱、地蛋(土豆),什么茄子、豆角、姜,***、萝卜、蒜,辣椒、西红柿,小麦、玉米、地瓜干……
第二天学生到校后,进了教室,经常能看到黑板上没擦干净的粉笔字。
经过扫盲活动,很多农民会认字、会写字了,不再是文盲,也能看一些报纸了,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70年代之后,夜校没有了,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年纪很大的不识字,没上过夜校,年轻力壮的几乎没有不识字的了。再后来改革开放,更加讲究科学种田,化肥用得多了,农药用得也越来越多,***也讲究繁育新品种,不会看说明书是很麻烦的。
因此,70年代开办夜校,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会认字了,看点书,看看报纸,也有利于人们明白更多事理。
生产队时期,严格地说,应该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夜校"主要功能是:
一,扫除文盲,开展识字运动,提高公社社员的文化素质。众所周知,新中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变革而来,旧中国人民民不聊生,辛苦劳作一年不仅难以糊口,还负债累累,债台高筑,有的被逼不得不卖儿卖女,加之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流离失所者甚多,除极少数地主乡绅子女能上学外,95%以上的劳苦大众都目不识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花了很大的气力帮助人民识字认字,并作为一个国策持之以恒的深入抓,一手抓扫盲速成,一手抓儿童入学率,在短时间内实现了80%以上的人摆脱文盲,每户最少有一人能书写简单的信和字据,95%以上的人会认写自己的名字。前三十年就是在这样的国情下艰难起步奠基的。你说有多难啦!
二,学技术,服务农业。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不仅要学识字认字,还要在此基础上,了解掌握育种、施肥、撒药等相关知识,不然,就会劳而无功,有的还实得其反。所以在"夜校"会因人而异地分组学习指导,提高社员的综合劳动素质。
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人民公社社员,必须有与人民公社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思想(上层建筑),不然,大家都怀着自私自利的思想(上层建筑),参与公社经济肯定会阻碍这种经济的发展。所以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计划经济模式,决定了上层建筑是积极向上,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社员是人民公社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牵着瓜,藤儿越壮,瓜越大。让社员知道公社与自己的关系,自觉地为公社添砖加瓦,使大家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这些教育活动,都是在生产队"夜校"实现的。
四,结算分红。社员们工作一个月,要公布核对自己出工日与记工员所记是否相符,以便及时纠正。每工作一年,要总工分,以户为单位进行核算,计算出哪些户是余粮,能分红多少; 哪些户是缺粮,缺多少。其中的计算方法都是按[_a***_],结合生产队经营情况,以及每户劳动力情况来核定决算的。基本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但对"五保"户则按小队平均值相靠,予以补助。很合理的,社员都有发言权的。民主意识很浓。
人民公社时期的"夜校",是适应社员白天搞生产,晚上闲时进行学习识字,学习交流生产技术,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处理生产队日常事务和结算劳动成果的***,深受人民公社社员的喜爱,也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怀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839.html发布于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