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安宁学历提升中心
各个省份为什么会有简称,每个省份的简称有什么来历吗?
省份有简称,主要为了便于简洁地命名其所属事物,比如车牌号(如鄂A)、方言名称(如粤语)、菜系(如鲁菜)、地方戏曲(如豫剧)等等。
省份简称的由来,有以下几个规律。
一 以省份名称的个性化关键字(重心字)作为简称,这是最为常见的。例如:新疆-新,甘肃-甘 ,陕西-陕,内蒙-蒙,宁夏-宁,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北京-京,天津-津,四川-川,江苏-苏,浙江-浙,西藏-藏。
二 以省份境内出现过的古国名或有代表性的州郡名作为简称。例如:山西-晋(晋国),山东-鲁(鲁国),湖北-鄂(鄂国),云南-滇(滇国),河北-冀(冀州),河南-豫(豫州)贵州-黔(黔中郡),广西-桂(桂州郡)。
三 以省份境内著名的山水名作为简称。例如:
安徽-皖(皖山),江西-赣(赣江),湖南-湘(湘江),海南-琼(琼山)。
四 沿用历史传统称谓作为简称。比如福建自古称“闽”,有“七闽”和“八闽”之称;广东自古称粤,有“百粤之地”的称呼;上海地处江流入海处,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简称“沪”。
其实这一个字的简称,和电报的使用有关。清末洋务运动以后,电报技术逐渐被清***接受并使用。那时发电报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钱,于是便有了简称。此外还要防止误听,所以在建设电报的过程中,各个省份都需要上报各省的简称。
河北地区率先上报了“冀”的简称,山东想报“齐”,但因为“齐”的读音和“冀”容易混淆,所以选择了“鲁”的简称。类似的还有浙江省,其简称开始也有“越和浙”两个选择,但由于广东的简称是“粤”,为了防止同音,浙江就选择了“浙”。当然还有好多,具体这个字怎么来的有的一时也说不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找相关资料看看。
有哪些隋唐时期有趣或者经典的小故事呢?
道士讲完后一脸怜悯看着何生,周围人也纷纷叹气摇头,何生捶胸顿足大叫一声昏了过去。抬回家中,不到一年,何生忧悔过度就死了,家人十分悲伤,按照遗言将他葬在一座道观的后山。何生临死前什么都不要,只要这本书作陪葬。
这事儿发生了唐朝建中末年,当时,佛道盛行,特别讲究修仙。
长安城中有一户人家姓何,家中殷实吃穿不愁,夫妻俩三十多岁才得了一个独子,自然爱若珍宝。可这个孩子奇怪,什么都不爱,偏偏就爱寻仙仿道,把个尘世功名尽皆撇在一边,看都不看一眼。因为是独子,夫妇二人虽无奈,也只能由着他。
7岁那年,何生跟着父母去佛寺上香,寺院的方丈看着他,随后神色奇怪还连声说:可惜可惜。无论怎么问,方丈只推说其他,不肯直言。
到了10岁,有个云游的道士看中了何生,打算收他为徒,可把他家父母气坏了,拿着扫帚就把道士撵了出去。道士临走前说,何生这辈子就不是凡尘俗世之人,不如趁早舍了,免得以后伤心。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成人之美、破镜重圆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陈朝后主陈叔宝统治时期,有一名太子舍人(太子府官职),名叫徐德言,娶了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为妻。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感情甚好。
(昏庸***的陈后主)
当时,陈后主昏庸,朝政***。徐德言敏锐的预感到,陈朝很快就会灭亡。于是把一面铜镜一分为二,自己留一半,让妻子保管另一半。约定,如遇战乱,二人被迫分离,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寻找妻子的下落。希望妻子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托人到集市去叫卖这半面铜镜,我找到这半面铜镜,夫妻二人就可以团聚了。
不久,隋文帝杨坚挥师南下,南朝军队无力抵挡。很快都城建康(南京)失守,陈朝灭亡。灭陈有功的大臣杨素被加封为越国公,并且还得到了很多的赏赐。乐昌公主也作为奖赏被赐给了杨素,跟随杨素回到了大兴城(西安)。
(破镜重圆)
徐德言流落江湖,四处打探妻子的下落。得知妻子随杨素去了大兴之后,自己也辗转来到大兴城。乐昌公主身不由己,栖身杨素府内,却日夜思念丈夫徐德言,盼着正月十五的到来。这一天,乐昌公主委托一老仆去集市叫卖这半面铜镜。徐德言在集市上找到了这位老仆,掏出自己的半面铜镜,果然能够对上,知道这铜镜的主人就是自己的妻子。于是,徐德言写了一首诗,把自己的半面铜镜和这首诗一同交给老仆,托其带给妻子,诗中写道: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这种故事太多了。
1、唐德宗贞元初年,荆州有一个很亦癫亦狂的和尚,唱《何满子》唱的很好。有一天他喝醉了,走在路上,一个叫五佰的人侮辱他,让他唱歌,于是他就唱起来,歌词都是五佰做过的见不得光的事情,五佰大惊,不知道这和尚怎么知道的,后悔羞辱他。
2、有个外国来的和尚叫不空,法力高深莫测,唐玄宗很尊敬他。有一年大旱,皇上让不空祈雨,不空说:可在某一天令人祈雨,一定会下暴雨。于是玄宗下令让金刚三藏设坛祈雨,暴雨一连数日不停,街上甚至有溺水的,于是玄宗召见不空,让他停下来。不空用泥巴捏出五六条龙,把他们放在水里好像龙在水里游一样,说一些胡言乱语骂他们,过了一会再来一次,于是大笑,不久雨过天晴。
3、唐玄宗***年间,一个叫太琼的和尚在奉化县京遥村讲经,于是就住在村子附近的寺庙里面。一天他拿着钵去大厅,关门的时候突然有个东西掉在地上,当时天才微微亮,太琼走近一看是个刚出生的婴儿,襁褓还是新的,他觉得很奇怪,将孩子藏在袖子里面,带到村里去。走了五六里路觉得袖子里面变轻了许多,一看,是把破扫帚。
4、徐敬业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英公经常说:“这个孩子面相不善,将来可能对族人不利。”徐敬业射箭必中,骑马很快,有经验的老骑手都追不上他。有一次英公带他去打猎,让他进入树林追猎物,乘机放火想要杀死徐敬业。徐敬业知道躲不过,于是杀马,躲在马的肚子里面,大火过去之后,徐敬业浑身是血地站在那里,英公啧啧称奇。
努尔哈赤的崛起与李成梁有关吗?
努尔哈赤确实是李成梁豢养而成,当然这不是在怪罪李成梁,因为事出有因。
首先,李成梁确实对努尔哈赤很照顾。有一种说法是李曾经把努尔哈赤留在帐下“卵翼如养子”,而在努尔哈赤初起之际,李又派人送给他敕书二十道、马二十匹,让他袭职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要知道,努尔哈赤起兵时,不过是一个无助的“孤雏”,仅有“遗甲十三副”,既无影响,又无实力,连他本家族内的亲属都与他为敌。李成梁却在这个时候给他敕书、马匹,简直就是对莫大的支持。
李成梁为什么这么照顾努尔哈赤?因为努尔哈赤他爹塔克世、爷爷觉昌安,都是李成梁在建州的“带路党”。此前,建州但凡有人作乱,觉昌安父子都会暗中与明边官往来,密报叛军的侵掠动向。所以,一旦明军要动兵,也会事先告知觉昌安父子,让他离开战乱地点,躲过劫难。
但在万历十一年这一回,觉昌安和塔克世再度出马,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之际,却未能成功脱离险境,而是在混乱中被破城的明军当作叛乱分子一起杀死。
显然,按照这些史料的说法,努尔哈赤是被误杀的带路党之子。
李成梁,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对他有一些抱歉之意。也因为这份歉意,他对努尔哈赤颇为照顾。
到了万历十四年,明朝甚至还“每年与(努尔哈赤)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以了其事”。万历十七年,更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职衔。
请注意,李成梁以及明朝官方,此时对努尔哈赤的青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努尔哈赤确实很忠顺于明朝,继承父祖事业,继续做着明朝的“带路党” ,譬如在万历十七年,他就曾杀了入边抢掠的女真酋长克五十,向明边吏献上首级报功。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明朝授予了努尔哈赤都督佥事的职衔。
得到这个官衔,努尔哈赤很是得意。随后当叶赫与他动兵之际,他就曾骄傲地说:“昔我父被大明误杀,与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汝父亦被大明所杀,其尸骸汝得收取否?”
李成梁就是打工的,把责任追究到他身上没啥意思吧!就像满清入关谁都不会怪老百姓吧。要是把努尔哈赤的崛起怪到李成梁身上,我也可以把满清入关怪到老百姓身上(但凡当时的老百姓有点民族意识,满清区区18万兵马如何做到传檄而定)!能这么想吗?可以,也不可以。李成梁和老百姓一样,一样没有民族意识。有人会说,李成梁做为朝廷的封疆大吏就该有这样的眼光和意识。不是,李成梁能打仗、能打胜仗、能建皇帝想要的功、立皇帝想要的业,仅此而已。皇帝高兴就给他那么大的权利,一切都是皇帝给他的。按照帝国的制度,李成梁就不该有这么大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18736.html发布于 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