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夜校
中国的教育改革真的是在给学生减轻压力吗?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取消义务教育全民英语。中国为什么还在底端?为什么还要用英语?不就是物理、化学、生物、艺术、计算机等科目没有西方好吗?人一生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把大把的时间学英语,分配到其它科目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你让欧美从幼儿园开始全民学汉语,他们的科技就会一落千丈,用不了两代人就会彻底沦陷。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不是科技,美国小学的英语水平比中国高中学生厉害多了,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英语上,其它科目就永远去追?
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学习需要兴趣、天赋、语言环境、学以致用,义务教育除了国际学校,双语教学,靠一周几节课你能学会多少?更别说穷人的孩子没有金钱补课、没有好老师教、学不好连高考都过不去,这对贫困学生是更大的伤害,学不好导致更多的孩子厌学、弃学,这比不会英语,是更大的危机。英语学习应该放到大学配合专业必修或选修,有国际生的语言环境,有专业配合学以致用,这才是英语或语言学习的正确方法。不信看看欧美谁把外语放到大学以下的全民义务教育。
把英语的课程给孩子学习体育、艺术、科学、德智体美劳等等,不是更好吗。
有没有既减轻了负担又培养了人才的教育方案?适度培养全面的但却是基本的文化素养,这是义务教育要做的事,高中大学重点培养专业人才。
据此,至少有以下几条清晰的可操作。
1.义务教育应该是浅水湖式的模式,面宽水浅,做些尝试常识性学习,深度难度须慎重把握。
2.高中既是义务教育和大学专业教育的重要衔接阶段,又是人才的分流阶段,应该是海滩式的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好自己走向深蓝的下水点。这里特别提出一点,英语显然已经不适合全民普学,而应该是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深入学习。
3.大学是深海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潜水越深越好。
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却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垢病,不是因为众口难调,而是教育改革涉及到的面太多了,只从单一的某一方向去改肯定行不通,就比如减负。
一.学生负担的来源
1.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待。
谁不想光鲜亮丽的活在世上?这应该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期待吧。所以上各种培训班成为了中国孩子的标配。
2.社会上激烈竞争的现实。
人多、人才多,自然竞争激烈,你不优秀,就会被淘汰。所以,上名校才成为中国孩子争相角逐的目标。
二.学校是学生负担重的背锅侠,老师是替罪羊。
基于家长对于教学质量上更高的要求,迫使学校拉开了以成绩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大幕。而各地名校、高考工厂的示范作用,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因应试而形成的学业负担。教师因此而成了专家们口诛笔伐的罪人:扼杀天性的侩子手,扭曲人性的操盘手,创新和创造的掘墓人。
三、减负是应该的,但切忌矫枉过正。
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减负,不是傻,是蠢。因为官场上人根本不懂学生负担从何而来。一刀切不准布置作业,好吧,咱上培训机构做去,请问,负减了吗?还有什么称书包,数书本的,搞不搞笑?
我是遵守教育常识,只说实话的语文教师。在头条写作的目的是“鼓动学生,帮助家长,唤醒教师”。
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负担,负担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过轻过重的负担多不好。过轻的负担让学生达不到成长的应有高度;过重的负担可能压垮学生,损害其身心健康,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提问人的意思是现在社会普遍的观念,认为我们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应该适当减轻。
一是家长不正确的人才观念。家长把社会职业分成了三六九等,心理上存在盲目攀比的观念,总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上人:别人家的孩子上的北大,我的孩子怎么能不上清华呢?别人家的孩子读了博士,我家的孩子怎么能只是个硕士?别人家的孩子一线城市年薪百万,我们家的孩子怎么能够只呆在乡村呢?
二是社会不合理的升学模式。大中小学分一二三四等级,重点非重点,普通高中职业学校,似乎只有上重点考名牌才有前途,才有可以预期的较高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而进入非重点,职业院校,就意味着是社会竞争的失败者。其实在价值多元化,职业多元化的时代,科举遗风的单一升学模式已经过时,千帆竞发,各显神通,真的是行行出状元。李子柒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三是教育不完善的考评制度。学生的压力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老师,老师的压力来自校长,校长的压力来自教育局的政绩考核办法。虽说有各种考核指标,但是就像考核官员的最核心的指标是GDP,考核学校校长的最核心指标至少目前仍然是升学率。
四是教师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在重重压力之下,很多教师仍然坚守自己教育理想,不愿违背教育规律做事。但是,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屈服压力,信奉“5+2”,周末也变成了学习日;“白加黑”,小学生写家庭作业也可能弄到晚上十一二点。尤其到了期末,模拟题、练习卷漫天飞。机械重复,盲目加大运动量。
五是校外培训机构不正常的盈利模式。很多机构为了赚钱,打着各种好听的旗号,说动家长,用传销的方式让家长给孩子报班、报课,推波助澜,莫此为甚。
中国的教育改革,如果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俗称癸卯学制)废除科举,改办新式学堂算起,经历了1958年***提出的半工半读,到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扩大[_a***_],再到1999年的高等学校大扩招,最近的是2019年中央***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细数下来这一百多年也有五次大的改革了。总的走向应该比较清晰,那就是适应中华民族追赶世界潮流、走向现代化的需要,普及教育,大众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变成人才优势这样一个大的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21425.html发布于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