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夜校故事分享,工厂夜校故事分享怎么写
留法勤工俭学简史?
自1919年3月第一批学生在上海登船赴法开始,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赴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要归功于该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力行者李石曾先生。
李石曾祖籍河北高阳县。1902年8月,他以随员名义随清驻法钦差大臣孙宝琦赴法。起初他想学军事,因身体原因便入蒙达尼农业实用学校学习,专攻大豆研究。1909年,李石曾先生在巴黎西郊创办了“巴黎中国豆腐工厂”,又从自己的家乡高阳招募40名工人。为提高这些工人的文化知识和工艺技能,他在工厂开办了一个夜校。工人白天做工,夜间便学习中文、法文及相关科学知识。豆腐厂工人的业余求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大超出了李石曾的初衷。于是,李石曾与蔡元培等人于1915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勤工俭学会”,宗旨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这就是“勤工俭学”的由来。
留法勤工俭***动,从1917年在保定率先开办留法预备班开始。预备班以“培养专门技艺,实行制造之人才”为宗旨,招收中学毕业和相当学历、身体健康者,修业一年,以法文和铁工为主科,以机器原理、工艺图画、土木工程等科为副科。预备班的法文教员由巴黎中国豆腐工厂工人李广安担任,机械教员由育德中学已毕业的学生、香港大学毕业生刘仙洲担任。当时,刘仙洲已应聘到天津高等工业学校,月薪150元。王国光要他来母校任教,月薪仅50元,刘仙洲仍慨然应允,且数年不曾离职。
从1917年8月到1921年,保定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先后招生4班,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115人。从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全国各地去往法国的中国勤工俭学生计2000余人。他们带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良好愿望来到法国后,有的入校,有的进厂。就读的学校达30多所,做工的工厂六七十处,遍及55万平方公里的法兰西大地。大批留法勤工俭学生不远万里来到法国,不仅增进了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更令他们感受到法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加深了对救国道路的思考与探索。
你的企业进行过企业文化的培训么?感觉怎么样?
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是很正常的事情,主要是职业培训,而不是文化培训,首先要明白明这个概念。现在入职的人文化水平是比较高的,最起码也是个中学生文凭吧。参加培训学习是为了提高工作水平,为企业争创效益,这才是参加培训学习的真正目的。
职场那方面的事,我已经是过来的人,在我工作的那个年代里,刚开始恢复高考,走进企业的青年员工,由厂子里选派去工会参加业余夜校学习班,那是真正真意义的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有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给我们讲课,补习文化知识。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刚入职的学徒工好像缺少文化知识。再后来还参加过业余电大培训班,质量管理培训班等等。真正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还是要自己去努力,根据自己的喜好,报考参加远程函授教育,系统学习具有高等学历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这或是那时候一些人的真实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23231.html发布于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