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恒星

助成教化

恒星 2024-09-30 13
助成教化摘要: 古代有官办的慈善机构吗?那个时候慈善机构叫什么呢?古代有官办的慈善机构吗?那个时候慈善机构叫什么呢?我国从西周到魏晋,尽管各朝都有一些社会救济措施,却没有专门的慈善机构,许多社会救...
  1. 古代有官办的慈善机构吗?那个时候慈善机构叫什么呢?

古代有官办的慈善机构吗?那个时候慈善机构叫什么呢?

我国从西周到魏晋,尽管各朝都有一些社会救济措施,却没有专门的慈善机构,许多社会救济任务均由郡县官吏直接完成

最早创办慈善机构的是南北朝时期崇佛的梁武帝萧衍(464-549),叫孤独园,帮助孤儿和无儿无女的老人,为老人料理后事。

唐朝***二十三年(735年)下令设“病坊”(古代生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唐时,两京及州县城郭居住地称“坊”),即在长安洛阳二京设置的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老年乞丐的机构。唐末,“病坊”改称为“悲田养病坊”,也称“悲田院”,主持多为僧人。

助成教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代延用唐代的慈善机构之外,还有福田院,把流浪街头的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以及乞讨的贫民,一起收容到福田院,供给食宿。

明清时承袭唐宋的以外,又设立养济院和粥厂,养济院主要收养老人,粥厂不仅仅是荒年或隆冬官府煮粥救济饥民之处,也是常设的社会救济机构。

有,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据《周礼·地官》的记载,周朝设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为做好民政工作要***取6项措施,即“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助成教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完善的应该是宋朝时期了,宋朝虽然军事力量不好,但经济文化水平历来是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宋朝能够有这么多的慈善事业,正所谓仓禀足而知礼仪,发达才能兼济天下,宋朝专门设置了居养安济院、慈幼院、慈幼庄、婴儿局等等一系列的慈善机构。

宋朝是继承唐朝旧制,并且扩大了慈善机构的规模,表现出了中央统治理念上的成熟,更体现了宋代的文教之发达,宋代以文治国,本于仁厚,所以“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宋代延续了过去历朝的“善政”措施,实行大规模的灾荒救济仓廪制度,在各州县置义仓,以备荒救灾。

宋朝的慈善组织众多,有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福田院,有施医给药的安济坊和惠民药局,有负责安葬的漏泽园,有专业收养遗婴弃儿的举子仓、慈幼局和婴儿局,有负责灾荒救济的广惠仓、常平仓和义仓,还有承担家族内互助的义庄。

助成教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机构一般分为三种:即官办、民办及官府监督的民办

一、官办

宋朝之初,继承了唐朝悲田养病坊的做法,在开封设立东西两福田院,收容老幼、乞丐、残疾之人,但宋朝的福田院和唐朝的有很大区别,虽然也是借用佛家的“福田”之名,但是由官方创办并负责经营管理“所有合用钱于左藏库见管福田院内支拨”。居养院是***推行,也属于官办性质。而且还设置了安济坊,当时的安济坊可是有蔡京的大力支持,各地地方官员也乐于推广,因而遍设此类慈善机构。

二、民办

北宋虽然有钱,而且历代皇帝也是十分宽厚仁慈,但***的社会救济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相对较少,所以这个民办性质的慈善机构就出现了,民办慈善组织也主要集中在乡村社会,比如:义庄、义田等等容易被***忽略的。

三,官府监督的民办

有的 养济院是我国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和育婴堂、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漏泽园等都为古代的***慈善机构。遍及全国各地。养济院一般是由***出资修建。但也有养济院以私人名义捐修的。如《宋史·赵汝愚传附子崇宪传》载:“初,汝愚捐私钱百余万创养济院,俾四方宾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又《宋史·儒林传·魏了翁传》载:“了翁乃奏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兴学校,蠲宿负,复社仓,创义冢,建养济院。”由此类史料可知,当时地方官绅也创立养济院,容留疾病无依之人。对慈善事业较为热心。   

明朝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可见当时执政者花了多么大的代价安置鳏、寡、孤、独、残。   

中国成立后养济院才由社会***院、养老院、护理院等现代***机构取代。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养济院是我国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和育婴堂、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漏泽园等都为古代的***慈善机构。遍及全国各地。养济院一般是由***出资修建。但也有养济院以私人名义捐修的。如《宋史·赵汝愚传附子崇宪传》载:“初,汝愚捐私钱百余万创养济院,俾四方宾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又《宋史·儒林传·魏了翁传》载:“了翁乃奏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兴学校,蠲宿负,复社仓,创义冢,建养济院。”由此类史料可知,当时地方官绅也创立养济院,容留疾病无依之人。对慈善事业较为热心。

明朝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可见当时执政者花了多么大的代价安置鳏、寡、孤、独、残。

新中国成立后养济院才由社会***院、养老院、护理院等现代***机构取代。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26319.html发布于 2024-09-3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