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开放包容,教育 开放包容性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宽容的尺度?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宽容是必须的,但要有度,教师首先要爱孩子,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慈爱和严格相辅相成,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宽严相济。即不纵容,又给予改正机会,这是我的理解!
这个问题实际上基本包含了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很宽很泛!如果具体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把握两个原则就行了:一,对学生天性顽皮的行为,如:单纯无伤大雅的调皮捣蛋、天马行空的思想和言行,都应该保持宽容并加以引导;二,对学生价值观混淆出现的行为,如:自私、无礼、恶意报复伤害等行为,必须严肃教育并强制纠正!
个人认为,宽容不仅要有度,还要分范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可以适当的宽容,因为有的可能真的尽力了,但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如果是道德品质的问题,绝对不能宽容,因为成绩的高低是暂时的,终其一生可能也就几年时间会用到,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终生相伴,不仅仅是个人还会影响到他人,甚至子孙后代。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面很宽,就分课堂内和课堂外举例来说。
课堂外,有的老师总是对学生要求,不得疯赶打闹,只要发现一般会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其实,想一想,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你让他们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可能吗。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宽容,且把握尺度对待学生课后疯赶打闹的问题,学生打闹一下,指当时体育运动嘛,有什么关系呢,但尺度就是不能出现安全问题,同学之间因疯赶打闹而弄出矛盾。如此师生之间理解了、关系密切了,岂不美哉。
课堂内,有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不得讲话,不得睡觉,不得开小差,不得......,试想学生能够做到吗,讲讲话,睡睡觉,只要不影响正常上课,不影响其他学生,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次语音变化,一次停顿等等,提醒学生终止错误行为不就行了吗,这些错误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不能原谅,改正就好,不必追究吧。这应该就是宽容和宽容的尺度。
教师有尺度的宽容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多实践才能得到升华。
老师应是教书育人的工程师,必须要耐心,不是什么宽容,用词不当。他们的重点应是对后进生的耐心引导,但家庭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大家都要为祖国的未来着想,大家只有站到这种思想高度来,我们的祖国,才能领先于世界,永盛不衰!
对孩子严格一点好,还是宽容一点好?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我认为,严厉和宽容只是对孩子教育的一种外在形式,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质。
这本质就是:爱与公义。
我们要爱孩子,唯有爱,才能够真正地感化一个人的心。孩子才会真正地从心里接受我们对他的教育。
我们要对孩子公义,唯有公义,才能教导他们明白何为正道,才能够远远地驱除孩子们肉体带来的人类与生俱来的罪性。
《红楼梦》里有一个桥段,在贾府全家出行,在一个道观里看戏的时候,贾珍因不满于儿子贾蓉的躲清闲,当着下人的面给了贾蓉两个耳光,并让下人吐唾沫在他脸上,以示羞辱。
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相信大部分的读者都会对贾珍这个父亲感到很反感。因为贾珍虽然对贾蓉有着严厉的外在表象,可是,丝毫没有爱。
没有爱的严格容易变成虐待,没有公义的宽容容易变成溺爱。不要追求表象,要透过表现,抵达教育的本质。
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
我是书念妇人,致力于用***信仰和圣经理念教导孩子。欢迎关注、留言,与我一起探讨育儿话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风法则”是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的力量大,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么冷风猛烈,行人只是把大衣越过越紧。而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感春意上身而脱掉大衣,南风获胜。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有个中学生,课间用石头透过学校栅栏袭击路边小贩,结果小贩拿着被砸烂的瓜找学校评理。像这种***行为,按惯例学校要发“***通知书”,这样他就没资格当三好生了,还给班级抹了黑。看他压力很大,老师决定变换一种方式惩罚他。首先跟他谈心,了解他砸瓜的动机,只是出于想看小贩的笑话,是孩子不成熟的表现,于是让他自己决定怎样惩罚自己。他非常感谢老师的宽容,马上跟小贩道歉并赔了钱。然后在一周时间内,主动帮老师巡视校园,拾捡了一百多个同学仍的饮料盒。这样的结果,既避免了师生产生对立情绪,又在劳动中赎错,还建立了为集体做好事的习惯,一举几得?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原则,对事而不是对人。严或者宽,不是针对人,而是针对事。不同的情况,则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孩子的个体差异很明显,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性格。作为家长,我们要首先了解孩子的气质,气质是具有中度遗传的,相对稳定,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气质特点之后,根据此来有针对性的养育孩子才是更为合理的。
那么对事的严或者宽,这也是有原则的,我个人觉得当触碰人生安全问题的时候,这就必须严,必须给孩子设定底线,如果触碰就必须严惩,相反,很多生活上的细小问题则可以宽待,当然这也得看每个家庭的价值观来判断。
其实我觉得,所有的行为都是相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属于严格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属于宽容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环境下才能进行判断的。
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一个“爱”字;这是一个大的前提,也是一个必须的前提。只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感受到被爱包围的那种氛围,才能在他长大后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爱是父母应该给孩子的爱呢?
宽容、平等、尊重、接纳,这些都是父母可以给孩子的爱;孩子在这样的爱的环境中,会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才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但同时父母也要注意,要给孩子充足的爱,并不代表就是一味的喜爱孩子宠爱孩子;如果只要宝宝开口就满足孩子所有条件的那种爱,只能称之为是“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倒是对孩子的一种“害”。
给孩子的爱里是必须蕴含着规则意识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必须去做的,什么事是可以去做的,而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去做的。只有这种蕴含着规则意识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才会让孩子在踏上社会后,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爱;里面还包含着培育,包含着引导。愿我们的孩子在爱的包围下在父母的引导下,都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26356.html发布于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