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恒星

怀化夜校

恒星 03-20 38
怀化夜校摘要: 回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是什么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回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是什么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哪部?说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那真是快乐无比。我记得那时候,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
  1. 回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是什么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回想起小时候露天电影,是什么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说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那真是快乐无比。我记得那时候,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就在家里叫妈妈早早做晚饭,吃完饭后就出去找同龄朋友去看电影,不管是几里路,还是十几里路都必须去,从来不知道累,有时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到家,那时真是无比快乐。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看电影,我记得那晚是三场电影,第一部是《冰山上的来客》,第二部是《南征北战》,第三是《天仙配》。那天我们一起看电影是别屋帮女孩子,我屋全是十六七岁的小伙伴。当放到第二部时,突然天下起了小雨,那时我们常期有备而来的,当时男孩女孩一起哄地起来,在我身旁站一位姑娘,上身穿着粉红色的短袖,下身穿着蛋白色的长裤,扎着两条小短辨,皮肤很白,我当时想我都看那长时间了,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的,当时雨还在下着,我打开雨伞,看到有些人回去了,只有她站在那没动,我壮了壮胆小声说,你那样看么行呢,要不我俩共一把伞吧,她当时考虑几分钟后向我伞下靠过来,当时我的心砰砰砰跳,什么话也说不出。好些雨一会就停了,那晚我和她站在一起,把电影看完,走的时候互相默默对视几十秒,没有说话就这样各自走了。后来我只要在那方向放电影,我不管怎样都要去,看看能不能相遇,但是,一次次都是失望而归。

大家好,我是@小斌哥在富士康 今天我来说说家乡当你的露天电影。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导演根据电影剧本,把剧本文字变成形象由演员表演出来,制成胶片,用电影放映机的强灯光把胶片上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让观众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怀化夜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家在湖南怀化落后而闭塞的农村,记得小时候日子单调乏味,当时家里只有一部比较旧的黑白电视而且经常坏,那时经常去别人家看电视,记得那时放映队来到村子里来,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我跟小伙伴们都很高兴,每家每户都早早吃完晚饭,天还没黑,就吵着闹着要老妈带着我去先站好位置,大家基本都是全家出动,就像赶集一样,带着小板凳,也有一些人为了抢个好位子还吵架。

电影播放前会放一些关于农业科技知识和技生知识等宣传片,当时发的大部分是抗战片等题材的爱国电影,对我比较有印象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当时电影整个过程我都是非常专注的在看,一半平时看电影我们都喜欢家长要几毛钱买零食吃,有时候看电影就是为了能让大人能给几毛钱买自己想买的零食,因为当时我们基本没什么零花钱,想想小时候看露天电影还是能让我们回味无穷的,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电视,但是大家都用手机在看电话,早已经失去了小时工的感觉了。


1965年那时才14岁,看“渡江侦察记”露天电影,在中间段敌军、我军交战正激烈,斗志斗勇不相上下时;放映员即兴介绍:“敌军狡猾!我方更加狡猾”!引起观众哄嘡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许多观众肚子都笑痛了。试想放映员是工农出身,没读过几天书,参加革命戎马十年八年、打游击时或许参加过扫盲夜校,一句话:文化水平低!才能出乌龙介绍电影情节?本来是赞扬中国人民***英勇善战!不畏生死!放映员心中是赞扬我方!变成了贬义词。属有心讲傻话。那末观众也属同一战线!理解就是凝聚力。

怀化夜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时候一家只要有一个黑白小电视机,那便是我们的福音,吃完饭,便想方投法去那家看电影,那时候的电视剧《上海滩》,《霍元甲》,《排球女将》等等电视剧。

电影更是多了《小兵张嗄》,《智取威虎山》,《平原游击队》,《三进三出》等等。要说记忆最深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时候,一到放电影时,总爱扳着一个小板凳站住放电影机边位置。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场放映,人山人海,那时候,孙悟空可是人们敬佩的对象,他七十二变,斩妖去魔,带着师傅西天取经。他的动作与神情,那就是我们一群小屁孩摸仿的对象,一根竹竿当作孙悟空的精个棒。打打闹闹都成精猴了。从前虽已过去,但记忆中的美好,却深深地留在记忆的深处,它虽可笑,但却是童年的趣事。

怀化夜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露天电影是少年时代的印记,现在回想起来都无法忘记。

吃罢晚饭,坐在小板凳上银幕前,聚精会神的欣赏着电影的画面,七十年代的电影以战争故事片为主,宣扬英雄人物,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上甘岭》,《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当时的样板戏搬上银幕《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杜鹃山》,《平原作战》,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评剧《刘巧儿》,豫剧《朝阳沟》,黄梅戏《天仙配》,越剧《追鱼》,那时的露天电影种类还是很多的,《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青松岭》,《喜盈门》,《海霞》,《创业》,《海外赤子》,《戴手铐的旅客》………各种题材的,老一辈的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少年时代的心里留下了爱国,爱英雄的思想。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2734.html发布于 03-2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