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恒星

李严成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恒星 2024-11-20 19
李严成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摘要: 诸葛亮为何要“出卖”孟达?诸葛亮为何要“出卖”孟达?诸葛亮本来是要诱降孟达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渐渐脱出控制,为了去一心腹之患和进行战略误导,以及平息内部纷争,最后决定让孟达殉身达成...
  1. 诸葛亮为何要“出卖”孟达?

诸葛亮为何要“出卖”孟达

诸葛亮本来是要诱降孟达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渐渐脱出控制,为了去一心腹之患和进行战略误导,以及平息内部纷争,最后决定让孟达殉身达成目标,用郭模诈降申仪供出孟达暗通蜀汉的事,引起曹魏的注意,才有司马懿八日行军一千二百里奔袭的事,孟达被围,诸葛亮还装模作样与东吴派兵出援,被拒无功而返,孟达被擒杀。

据费诗传记载,在诸葛亮南征时,孟达已派人联系蜀汉了,有魏国降人李鸿,在蒋琬与费诗在座时,传来孟达的口信,说有人说孟达投降曹丕时,诸葛亮曾建议刘备杀孟达全家,刘备没有听从,孟达让李鸿告诉诸葛亮他信任他,认为他不会这么做,是有人误传,并表达孟达对孔明的敬仰之情,大胆的袒露了归顺蜀汉的心意。而与孟达的正式联系是在诸葛亮征南完毕,进驻汉中练兵并调配粮草时,他与李严一呼一应忽悠孟达。(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孟达原是益州官员,与***一同归顺刘备并被任命在荆州宜都当太守,受过诸葛亮和关羽节制,刘备与曹操汉中大战,曹操退走,刘备方扩大胜利果实,命孟达取上庸三郡,孟达从荆州出兵,攻陷房陵,杀死了诸葛亮的姐夫、房陵太守蒯祺,进攻上庸时刘封也领兵到成为主将,地方豪族申仪兄弟降后,上庸三郡遂平,刘封孟达镇守,后来关羽发动襄樊战争,二人见死不救,刘封被刘备所杀,孟达降魏,受到厚待,得曹丕信任,与曹魏重臣夏侯尚桓阶交好,引为靠山。(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严成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孟达联系诸葛亮表达反意,是在曹丕夏侯尚桓阶三人死后,为朝廷所渐渐不容,产生危机感作出的决定。诸葛亮得知消息,自然欢迎,双方通信互相试探,李严开始也听从诸葛亮的意见配合策略,孟达渐渐意动,有心归蜀,但还在讨价还价阶段,不愿意付之行动。恰好在这时候,李严开始骄狂自大,诸葛亮将北伐,调李严镇守汉中,李严不愿意离开大本营前往,诸多推托,以划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为条件与诸葛亮谈判,诸葛亮放弃孟达之举,应该考虑到他若来降,会加重了李严的砝码这一方面。

另外,孟达的朝三暮四已有明显的体现,弃刘璋弃刘备又欲弃曹,不救关羽二个责任人,刘备连义子刘封也杀了,孟达若降,很难处理,不处理如何说明刘备先前斩杀刘封是正当的?何况还是诸葛给的建议。第三,北伐在即,在汉中近二年的准备,曹魏也不是傻子,没有半点防备,如何出奇不意的达到最佳效果颇费思量,而孟达的东三郡正好引爆起来吸引曹魏注意,把焦点聚在这里,方便诸葛亮从其他方向出兵。应该是基于这些考虑,诸葛亮决定放弃孟达,让郭模诈降申仪,捅破孟达反事。

孟达确实是被诸葛亮出卖的。从曹操去世到曹丕称帝,中间有一年多。这期间,曹丕听说孟达带领来投,大喜过望,正好展示自己恩威。他派使者迎接,使者回报:“孟达气度不凡。”曹丕更高兴。

李严成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丕在南巡途中见到孟达,孟达能文能武,气质优雅。曹丕对他很器重,准备将西南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让孟达当新城太守。刘晔等人劝谏,说新城与吴、蜀接壤,怕将来出事。好大喜功的曹丕没有***纳。

曹丕去世,孟达非常不安,因为在魏国,只有曹丕对他好。另外,他与申耽、申仪等人关系很差。诸葛亮觉得是个机会,派人到申仪那里诈降,顺便说孟达要叛魏投蜀。可是,诸葛亮做这些事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孟达!孟达叛魏是不存在的,是被诸葛亮搞成了既成事实!!!

申仪迅速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先写信安抚孟达,趁孟达不备,八天后亲率大军杀到新城。吴蜀当时是盟友,两国都向孟达派出援军,可是根本来不及救。

李严成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晋书·宣帝纪》记载:

《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战略》有如下记载:

按照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魏晋南北朝史专家田余庆先生的观点,诸葛亮不但是在司马懿快速镇压想要投顺蜀汉的孟达时候不相救助,而且是暗中设法促使孟达败死,心态的诡谲超过了通常的『兵不厌诈』权谋。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郭模向魏兴太守申仪诈降,将孟达与诸葛亮通谋的事情告诉曹魏方面,故意借刀***。

田余庆教授更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之前刘封、孟达历史遗留问题反映出的新旧之争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接受孟达归顺有一定的后遗症,二是及时除掉孟达则将有助于迅速解决诸葛亮本人的政敌李严问题。

还有观点认为诸葛亮大姐夫蒯祺之前死于孟达之手,诸葛亮与孟达有私怨。

问题在于,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孟达之事只涉及『不救助』而不涉及郭模诈降告密事宜,田余庆教授将其解释成陈寿为贤者讳可能是过于武断了,孟达回归蜀汉在战略上对制衡打击曹魏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无论是处理蜀政中新人、旧人纠葛问题还是要对付李严,在这面前都是小事,也并非没有其他办法,诸葛亮绝不至于如此因私废公,也不至于心理阴暗如此,因此陈寿并不是为为贤者讳而是觉得这个史料本身不可信。

《战略》是司马懿六弟司马进之孙司马彪的著作,其所依据的史料与《晋书》的资料一样是站在司马氏的立场,如此记叙或许是为了显示你们看就算降将想要再回归蜀汉,诸葛亮也会给降将下套吃药,反覆者没有好下场,还是别动这个脑筋。在谈古论金看来,郭模诈降告密要么并无其事,要么本身并非诈降,诸葛亮只是因为司马懿军事行动过于迅速而来不及救助,却并没有借刀***。

首先很明确的说诸葛亮没有出卖孟达,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孟达这一生都有哪些经历。

在三国时期,最初孟达和***一起依附益州牧刘璋,刘备入川的时候,孟达率众投降。后来关羽孤军北伐荆州,后方被东吴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在两难之际,向孟达、刘封求援,可是此二人不发救兵,关羽战败,孟达怕刘备怪罪,于是投降了曹魏。

在曹丕死后,孟达内心感到不安,在诸葛亮的引导下,想投降蜀汉,但是孟达此人反复无常,这一点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很清楚,所以诸葛亮派郭模去申仪处诈降,有意透露孟达投降的消息,为的就是让孟达赶快起事,谁知申仪把此事告诉司马懿,孟达问讯马上起兵,但是司马懿知道他反复无常,故意写信安抚孟达,实际上率兵秘密征讨。结果孟达因为准备不充足,被***。

所以说孟达之死,在于自己的犹豫不决,和反复无常。和诸葛亮没关系。

关羽北伐(襄樊之战)中,一直占据着有利位置的刘封、孟达。可以说是相距"襄樊之战"主战场路途较近的辖区,倘若刘封或孟达能搁置个人争议,放眼大局来考虑,或许历史可以改写。因为,孟达若挥师增援,会让围堵关羽的曹魏大军的形势呈现首尾相衞的局面。

但不知为何,刘封与孟达方面或许是因为内耗,或许是因为自保等种种不知的原因,未伸出援助之手增援关羽。由于"刘封、孟达"两人未兴兵增援,关羽北伐败局已定。同时,二人的私心也将一代名将"关羽"推向了死亡末路。

关羽死后,孟达为此觉得局势有些不妙,上司一旦追究起责任,作为主要领导的他一定是负有渎职罪。而"刘封"势必会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将所有的不利因素统统推卸给他。而平日里由于备受"刘封"的压制与陵暴。所以,孟达思来想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夜反水。

而此时曹操已死,新的继承人,曹丕对于孟达的弃暗投明给与了高度的赞赏。孟达的送来的贺礼,让曹丕甚是高兴。曹丕在刚刚"代汉称帝"之际就摊上了这种好事,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在军事上来说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于是,曹丕对孟达格外照顾,又是赐金赏银又是封侯拜将。

人走夜路,第一次会胆颤心惊。但是,第二次在走,就是轻车熟路了。所以说,孟达的这一次反水,貌似理由也很充分。想当初,是刘备的疑心作怪,所以在人事安排上出现了这么一个错误。说来说去还是由于刘备的不信任,才会安排刘封"驾驭"在孟达之上。

虽说,关羽的死直接助推了孟达"反蜀降曹"的速度。

但是,站在当下的角度回顾历史来看,若是,孟达当时不离开蜀汉阵营的话,他的下场也会很惨,即使不死也会被架空权利或贬为庶人。因为感***彩很浓的"刘皇叔"极有可能为了袒护刘封而开罪孟达。还有诸葛孔明于公于私也不会让孟达活得太久。所以,孟达为了自保而选择反叛也是属于一种本能的反应。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31980.html发布于 2024-11-2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