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恒星

告教育局打什么电话

恒星 2024-12-10 11
告教育局打什么电话摘要: 如果"学校"成了一些"教育者"的名利场,还有教学的初衷吗?如果"学校"成了一些"教育者"的名利场,还...
  1. 如果"学校"成了一些"教育者"的名利场,还有教学的初衷吗?

如果"学校"成了一些"教育者"的名利场,还有教学的初衷吗?

那些为了晋升职称溜须拍马投机取巧不遗余力不择手段的老师确实把学校变成了名利场!己身不正,何以正人?!一个每天忙碌于争名逐利之中的老师,如何备好课教好学?如何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如何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育工作者追逐的名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使自己的付出有回报,能够让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社会肯定,家长放心,学生能够争先恐后的以在自己班内学习而骄傲,这无可厚非。这样的名应该追,值得追。

名与利永远是一对双胞胎,当一个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起来了,成为一个有德有品有才华的教师,他的付出也会相应的得到回报。而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自然就是职称评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通往高级职称的道路上为自己铺垫好了层层台阶,离目标越来越近,那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名,职称越高利也就越多,最终名利双收。这也是每个教师最终的期盼和目标。

告教育局打什么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人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名与利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为了名利双收,失去做人原则,把自己的获得看的高于一切,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无视教育规律,无视法律法规,利欲熏心这样的名与利不值得赞赏,更不应该提倡。

所以说,做事要守规则,在规则第一的前提下,追求正当的名利双收也是每个人工作的最终目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任何人都会有追逐名利的愿望和要求,只要是正当的,不违法犯罪我觉得不为过。

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很容易引起共鸣,从教多年,经历了各种“名利”的折腾,有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学校一旦成了名利场,那么不仅会违背教学的初衷,而且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不良的恶果会逐渐体现。下面讲一个亲历的例子,希望对问题有所帮助。

告教育局打什么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曾工作过的一处乡村中学,学校规模小,且生源流失比较严重,教学质量薄弱。一精于算计的副校上位后,经过多方研究上级对学校的评估考核方案后,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考核方案,那就是根据报考高中的人数给老师算考核。作为乡村中学因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每年能够报考高中的学生也就百分之六七十,能够入取的人数更少。这样的目的就是集中精力拼升学人头数,人头最多的班主任会直接推荐表彰市级荣誉,为公平起见,初三重新分班。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初三老师分班后就基本锁定了升学的人数范围,集中力量抓人头。而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则处于放任状态,于是课堂就出现了后排睡觉的现象,而且这种不良现象在不断向前排辐射,正校长在巡视时实在看不下去,大会小会强调整改,但效果甚微。并且这种考核氛围下,也在向初一初二蔓延。要知道,薄弱的乡村中学和重点中学是有很大区别的,那就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当放松对他们管理,可想而知这一群体在学校会产生什么影响。事实上,***用了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给学校带来很大的突破,只不过个别老师在算计中获利罢了。

学校作为育人的单位,面向全体学生是起码的要求。尤其薄弱的乡村学校不能把升学当成唯一的办学目的。而且学校质量的提升与学校的整体管理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学生管理,形成良性的校风班风才会促进整体的提高。单单只抓一部分升学人头,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这种导向下,很容易导致老师们各自为战,甚至为了个人的成绩不择手段,给学校的整体育人管理带来难以弥补的漏洞。

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实际上教育是最经不起折腾的,一旦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和初心,陷入功利场,将难以自拔,因为承担恶果的是学校、是学生,从中得利的是那些精于算计的人。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学校的发展从何谈起?

告教育局打什么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34318.html发布于 2024-12-1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