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夜校总结怎么写
农民夜校会议记录怎么写?
1. 会议时间和地点:写明农民夜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以便日后查阅。
2. 参会人员:写明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可以对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列举不同的属性,方便查找和记录。
3. 主持人开场白:写明主持人在会议开始时的开场白,内容可以包括本次会议的主题、目的、议程和重点等。
4. 主要议程:写明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内容,比如听取工作汇报、提出问题意见、讨论解决方案等。
“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近于矫、近于伪”你怎么看待,讲道理?
凡是讲道理不可以过矫,过高是指给人讲道理不要过于强词夺理,过于高调。道理如果不符合真理,不入心,不入脑,就是无用的道理,也起不到教化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凡是灌输某一种道理或理念,一定要经得起实践验证,站不住脚的说教无意义,过于高大上的说教等于白费口舌。
越是最通俗、接地气、入人心的道理,越容易被人接受。被人接受的道理才是有意义的道理。
道理必须认得真,差在毫厘谬在千。在讲述的过程中应尽量向白话延伸,以达到通俗易懂,言简意咳的目的。不能讲空洞的浮夸理论,让人感觉不到求实务本的理念而失去聆听的兴趣。
“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近于矫、近于伪”是出于晚清名臣曾国藩。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也是后来名人推崇的杰出人物。
个人认为,曾文正公此话相当精辟。曾文正公本身就是个崇尚“实”的人,所以认为:说道理不可说的太高,太高接近于***,不真实。说道理的目的是让别人听明白道理,然后才能理解,最终按道理去做。既然要让人听明白,听的进去,那么就不能太高大,高深莫测,太高深了就比较玄,也就显得不真实了,影响道理的传递与接收。也就是把道理说的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如何说道理应该看具体对象:一是对于理解能力强的人而言,道理可能就在他的意识里,只是没有归纳总结出来,换句话说,对于理解能力强的人,也只需要点到为止,自然懂得,有道是“响鼓不用重锤”,所以不可说太高,高可以,但不要太过了,过犹不及。
二是对于理解能力一般的人,那就不要高了,高深的道理,无法理解,高大的道理认为与其无关。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实际,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类比等方法,容易被接受,理解。土地革命时期,激发工人的觉悟,通过办工人夜校,把“工人”两字,结合在一起变成“天”,就形象的说明了工人的作用和力量,提升了工人的斗争意志。
又如:国共合作抗战初期,红军要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很多普通战士和干部不理解,甚至很反感,毕竟对战这么多年,那么多战友牺牲在***的屠刀下。刘伯承元帅就打了个比:国共两党是中国人,就如两兄弟,是有仇恨,在打架,但日本侵略者是外人,是强盗,突然闯进来,烧杀抢掠,那么怎么办?应该先放下矛盾,团结一致打入侵者,对付强盗。这样一说,战士就明白了,愿意接受改编。其实就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用文言说,对战士们来说就是高了。
“说道理”其实于“听道理”的受众有关。除了以上两类人,还有一类人,是无法“说道理”的。因为不管高或不高,他都是不理解,无法沟通。“一年三季”的故事就是说的这类人。子贡与一人争辩,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四季”,那人说“三季”,让孔子决裁,孔子说“三季”。那人高兴的走了,子贡不解,孔子说那人是个蚱蜢,一生只有三季,你和他谈四季,谈三天也没办法说服他啊。这也就是说,和愿意“听道理”的“说道理”才有意义。
“说道理”是门学问,能把道理说的通俗易懂,让人欣然接受,应该说是艺术。
”道理”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和“风险”的辩证关系。比如“交通规则”就是”道理”,按规则走就能给你带来最大安全利益;不按规则乱穿丶乱行就会给你带来最大安全风险。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它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实事求是讲就行。
你想至富丶发财,靠知识和辛勤劳动和创造呢,还是靠拜佛丶求菩萨或希望贵人帮助,这也是道理。有人给你讲“命里有时终须有丶命你无时莫强求”;有人给你讲“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劳动创造未来。你选那个?
那种,“那种相由心生”,“信之则有不信则无”,故弄玄虚丶玄之又玄是啥道理,那叫忽悠人的道理。
这个非常有道理,中国的文化就是要注重中道,何为中道,可以引用《尚书·大禹谟》,书中是这么讲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法”。
这其实重点就说“允执厥中”讲的就是中道,做事不能太右也不能太左,不能太进也不能太退,保持中间的思维。恰到好处就可以。
所以讲道理也是,说太高人家听不懂,太低俗也没有教育的意义,所以通俗易懂,恰到好处就可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34588.html发布于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