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恒星 本文作者:恒星](http://www.881335.com/zb_users/avatar/0.png)
在职读研抵扣税多少
![](/zb_users/cache/tupian/1.gif)
在主要工作城市有首套房,然后在这个城市租房,能只报租金专项扣除吗?
2018年国家出台一项惠民政策,那就是个税专项抵扣,包括:子女教育、个人继续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房贷利息、住房租金。每一项都有对应的条件。
子女教育:子女需达到3岁以上,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含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个人继续教育:含两种:第一种,学历深造,如:在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第二种,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比如考取职业相关证书等。
赡养老人:所赡养老人需达到60岁及以上。
大病医疗: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医药费、医保内自费部分。
房贷利息:本人、配偶或夫妻双方共同购买的首套房。必须是首套房才行!
住房租金:主要工作城市无自住房!一定是无!
如题,你在工作的城市有房子 ,那么你就不能享受个税专项抵扣了。
公积金计入个人所得税吗?
公积金是我们缴纳的五险一金其一,五险一金是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每个月单位扣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在税前扣除,单位每个月支付工资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在我们开工资额中扣除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只有超出扣除额才缴纳个人所得税。
住房公积金不计入个人当期工资性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住房公积金中心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不计入个人当期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什么意思?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关注我发的帖子。
具体举例问题,按照你所给出的工资5000元,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因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5000元,那么,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5000)*适用税率=(5000-5000)*0%=0元。
在新个税法颁布后,新法主要目标人群应该是高收入人群。也就是说只有工资薪金大于5000元的人才有可能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再有符合六项附加扣除的情况,才会享受到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6个专项附加扣除专项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利息、住房租金、大病医疗、赡养老人。
简单来说,就是你个人所得包括工资薪金等减除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除5000元的减除费用,在这个基础上,再减除以上6个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计算出你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如你工资5000,公式为:(5000-五险一金-5000(减除费用)-6项专项附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此时工资5000就已经不用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了,因为减除费用是5000,收入5000-减除费用5000=0
第一项 子女教育
从3岁起的学前班到博士,一个孩子每个月可以抵扣1000元也就是每年一万二的抵扣额度,两个孩子额度翻倍。
子女教育的抵扣额度爸妈可以平分,也可以一人独享,但一年内只能变一次。
纳税人本人接受学历(学位)教育的抵扣额度是每年4800元,本科及其以下学历,这部分扣除既可以由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按照继续教育支出扣除,但不能同时扣除。
如果接受的是技能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证书的年度按每年3600元扣除。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医保管理系统内记录的,包括医保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一万五千元的医药费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按实际的金额扣除,最高不超过8万元。
这部分提醒大家,一定注意保存好付费的相关票据。
第四项 首套房贷
注意的是一定要是首套房才可以,偿还***期间,每年可抵扣一万二,也就是每个月可抵扣一千元。
如果是夫妻两人买房的,可以选择吧这个抵扣额度全给其中一个人。
在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有租房支出的可以抵扣。
所谓专项扣除,就是专门新增的“继续教育”等6项税前扣除项目,它跟以前三险一金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增加税前扣除范围,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从而实现减税的目的,具体内容,看下放图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这里,我想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为什么要新增6项扣除?1.如今居民的平均工资提高了不少,尤其是一线城市,当前的税前扣除基数及项目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了,所以得修改,于是与居民日常开支息息相关的6项扣除应运而生;2.当前中美贸易战打得如此之凶,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官方已经有数据说明这个问题,经济形势不好,怎么办?拉内需,扩大消费,消费得有钱,所以老百姓得有钱,于是,各种减税办法顺势而为,但财政收入不能因此而减少,所以综合征收就来了,综合征收主要瞄准有能力赚钱的人了,他们理所应当多做贡献;3.二胎政策已经来临,但养孩子非易事,所以政策就要往这方面引导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35581.html发布于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