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恒星 本文作者:恒星](http://www.881335.com/zb_users/avatar/0.png)
教师养成教育
![](/zb_users/cache/tupian/1.gif)
陶行知提倡的教师培养方式?
艺友制。
(一)艺友制教育的内涵
要了解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必须先明白它的内涵。所谓“艺友制教育”,陶行知先生解释得非常清楚:“艺者艺术之谓,亦可作手艺解。友为朋友。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批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旧教育的过程中概括的一个教育命题,其涵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其二,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一个活动对事来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来说是教。其三,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做事,对师范生来说,是教学生做先生。无论那方面,“做”便成了“学”的中心, 也就成了“教”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学做合一”。1927年,他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一文中明确指出,“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惟独艺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
(三)理论基础之二:追求教育平等
艺友制教育,“是用朋友之道来训练同志学做教师或别种艺术”, “朋友之道”也好,“同志”也好,均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平等思想。
陶行知对教育平等有自己的主张。在《共和精义》一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天之生人,智愚、贤不肖不齐,实为无可韪之事实。平等主义亦不截长补短,以强起齐。在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等之机会,俾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平等主义所主张者此耳。”当时有人反对不平等,“但是打不平等的人,往往要把大家的头一齐压得一样平,变成齐头的平等”,他所强调的平等不是这种属于“***平等”的平头式的平等,而是起点意义上的平等。“真平等是要大家的立脚点平等,你的脚站在什么地方,我的脚亦站在什么地方”,“在立脚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
现在培养孩子,我们老师如何培养比较好?
五个坚持
1.让孩子爱上一项运动,并每天坚持训练。
2.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至少读半小时。
3.让孩子养成收拾整理自己房间的习惯,把自己的房间每天整理的整整齐齐井井有条。
4.让孩子养成每天记错题的习惯,并有自己的错题本。
5.让孩子学一项小乐器或培养一个小爱好,天天练一练。
作为老师的一个家长来说,我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打孩子,是教孩子如何的成长。当孩子懂得了一定道理的时候,慢慢引导,只会让他觉得犯的错误很小,还会继续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迷失了方向。
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孩子犯了错误,她爸爸带她到警察局自首。最后,孩子给父亲道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养孩子千万不要惯着,把孩子培养成自律性强,三观正的人,其次才是培养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来说,教其他的孩子,不能用这种方法,现在的孩子,家长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说,教其他孩子要慢慢的引导。学习成绩不好,就多花些时间,多教给孩子一些知识,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虽然以引导为主,但是一定要在孩子眼中树立一个威严的老师,如果有班主任的话,再树立一个温柔的老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成长。
学校如果是托管型或者住宿型的,那么生活和教学都会压在老师的身上,不仅要指导孩子学习,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千万不要体罚或者凶孩子,这样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要让孩子在身体和头脑上劳累。比如,上课之后,与孩子做游戏。
总之,老师主要引导孩子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负责,家长负责引领孩子,让孩子正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40612.html发布于 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