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C的结合能发生变化说明什么?
两个或几个自由状态的粒子结合在一起时释放的能量。自由原子结合为分子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化学结合能,分散的核子组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其分开,需要能量,此即原子核的结合能。
不同“物体(体系)”具有不同的结合能。因此当数个物体发生反应时,总的结合能可能变化。利用适当的反应可把改变了的总结合能释放出来。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而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前者的结合能较后者更大。这说明碳原子和氧分子反应时,各原子间的作用力在反应中做功释放能量。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结合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碳燃烧发热的基本原理。又如原子核是由核子(中子或质子)借助于彼此间很强的相互吸引力(核力)结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结合能。核内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叫比结合能,等于该核的结合能除以其核子数。
当核的结合状态在某种核反应中变得更紧时,就会因为核力的做功而使总结合能变大,所做的功以核能的形式放出。由于核力***子内原子间的作用力强度大得多,所以同样质量的物质,在核反应中产生的核能比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化学能要大百万倍以上。
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百分数和分数内在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带名称.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0以外的自然数;百分数不可以约分,而分数一般可通过约分化简成最简分数.
任何一个百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能具有百分数的意义
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而分数常常在计算、测量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用
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这些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教育一般不可“陵节而施”,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的异化,造成教育的负效应。对于早期教育的问题,我们要明白,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过于夸大早期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极为错误的。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均衡性)。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①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 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44336.html发布于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