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有哪些

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做人,适应社会,能够好的生活,将来服务于社会。
小学教育的目标细化一点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发展的人。培养较广泛的兴趣,通过提供增强兴趣和好奇心的方法来建立学习的愿望和对教育的喜爱。通过接触多种多样的知识领域来发展对许多学科领域的兴趣。通过为每个儿童提供成功机会的方法来发展自我价值和安全感。为儿童体验成就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学会欣赏他人的价值观和不同点。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矗小学阶段的目标: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真、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
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1世纪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21世纪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是:
主要培养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师教育技能,熟知小学教育的基本工作规范和方法,具有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基础教育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 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 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 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 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 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于培养目标,将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培养目标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
培养目标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44541.html发布于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