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互联网3.0的本质是什么继续教育?
互联网3.0是一个概念,并不是具体指什么。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从简单到多元,大体走过了这么三个阶段,所谓3.0指的就是现在的第三阶段互联网。互联网3.0就是指互联网和用户进行多方面互动,用户和互联网紧密连接在一起,互联网3.0时代,让网络变得更加透明,任何用户都可以上网***。互联网3.0时代更多注重人和网络的互动,增加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的生活水平。
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十分巨大,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畅所欲言,不过大家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需要遵守互联网规定。互联网带给人们很多便利,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全球各地的新鲜事。上网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不过互联网也有坏处,很多青少年都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教育真正的本质是独立思考?
实际上教育是要教会人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也是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进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寻找知识,接受知识和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具备了这个能力,不管是不是在学校,是不是还在做学生,都有了长期继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是培养能够自我解放自我发展的生命体。前提是让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知时,而知时之智的养成主要通过临界的经验来获得,在《易经》里就是忧患和穷通的教育。《系辞传》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周易·系辞下》)。总的来说,《易经》的语言是“危”的,是充满了忧患和告诫的。正如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生存论分析所示,一个人的本真存在或生命存在的整全性,是通过“向死而生”来获得的。在《易经》里,每一个卦都有它的“穷”,但正因此,《易》之大生命才生生不息。《易经》又称“变经”,自然是谈变化的,而变的前提是穷,所以《易经》也可以说是“穷经”。“《易》穷则变”,如果不穷就没有变,也就没有《易》。《易经》终止于六爻皆错的未济,而不是万事俱美的既济,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是。
教育的本质指的是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教育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真正的教育本质,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1335.com/post/46898.html发布于 昨天